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市委陈书记频频在县委赵书记面前提起孙镇长,到县里考察工作即使镇里没有安排考察项目,陈书记也要找借口去镇里转一圈。赵书记在官场打滚了这么多年,自然懂得陈书记的意思,所以在陈书记面前总是表扬孙镇长,说她不但人长得美,工作干得更美,是一位很有培养前途的女干部。
上级看下级是否聪明能干,除了看口头表态之外,更注重看实际行动。赵书记受到陈书记多次暗示之后,把孙镇长调到中心镇并提拔为镇委书记。在一次开会间隙,赵书记借机向陈书记请示工作时,随口提起孙镇长提拔镇委书记,并调到中心镇的事。赵书记看似随口说起孙镇长的事,其实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试探一下陈书记对此事的反应。陈书记听了之后眼睛明显一亮,还说了一句,“多压担子,好好培养”的话。通过陈书记的眼神和说话的语气,赵书记知道自己这事做对了。
但赵书记很想知道孙镇长(现在的孙书记)和陈书记是什么关系。赵书记在县委书记岗位上已待了四年半时间,是一位老书记了,但提拔副市长连一点动静都没有,如果在一年半时间之内不能提拔为副厅的话,年龄到杠再也没有提拔希望了。
为了提拔的事,赵书记动了不少脑筋,曾到省里到处找关系、托人情,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能说上话的领导,领导说大前提是市里先要把赵书记推荐上来,推荐名单里都没有他的名字,我也不能空口说白话。赵书记很清楚,这明显是不想帮忙,如果真愿意帮忙,一个电话打给陈书记,陈书记自然会推荐。
赵书记为了使这位领导能帮忙,满足有推荐才好说话的要求,赵书记做了陈书记不少工作,陈书记明白赵书记的心思,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向省委推荐,而是说现在全市正处这一级干部年龄普遍偏大,特别是县委书记任现职五年、六年还有好几个,希望赵书记稳定心态,干好工作。
赵书记希望在帮助孙镇长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分一杯羹,如果他们关系比较特别的话,请孙镇长在陈书记面前美言几句,把自己往省委推一推,说不定这个副厅就到手了,何况自己工作干得不差,任职年限也超过了规定的要求。无论孙镇长同陈书记是亲戚关系还是朋友关系,只要说上话就行,如果是情人关系就更好了,耳边风一吹,说不定推荐的事就解决了。
为此,赵书记把孙镇长请到了办公室,闲聊几句之后慢慢地转入了正题。赵书记说,“孙镇长,哦,不,现在是孙书记了,市委陈书记非常关心你们女干部,上次我在市里开会时把你提拔镇委书记并调往中心镇的事向他汇报了一下,他很高兴,希望我给你交任务、压担子。根据陈书记的指示,下步我准备把一些重点工作交给你去完成,使你在完成重点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谢谢赵书记的提携和关心,我从副镇长,再到镇长,现在到书记的岗位,并不是自己有多优秀,都是在赵书记的关怀和提携之下成长起来的,还请赵书记多多给机会、给舞台,我一定不会辜负赵书记的期望。”孙书记十分感激地说道。
赵书记说,“你的成长进步同你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也不谦虚地讲,我从中也做了一些工作,领导关心帮助下属也是应该的嘛!我很羡慕你们有人关心、有人帮忙,我这位小老头没爹疼、没娘爱,只能在“脚漆盖上打瞌睡——自己靠自己”,县委书记都当了四年半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时,赵书记眼睛看向孙书记,一字一句地说道,“听说你同陈书记关系不错,如果你在陈书记面前能说上话的话,还请你多多美言,我帮你,你帮我,大家相互帮忙!”
“赵书记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眼里是克难攻坚的大将,我这个小萝卜头都不知道市委、市政府的门朝那边开,赵书记这个任务我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孙书记笑着对赵书记说。
“不知道市委、市政府的门朝那边开没有关系,知道陈书记的家门朝那边开就行了,方便的时候在陈书记面前顺便提一下。”赵书记看似在开玩笑,但又不失认真地对孙书记说道。
这时,孙书记低着头、红着脸,她确实知道陈书记的家门朝那边开,但又不知道如何解释她同陈书记的关系,也不知道如何拒绝赵书记步步紧逼的要求,孙书记毕竟在官场上打滚的时间还比较短,在赵书记这样老油条面前,被拿捏的死死的。
再加上提拔镇委书记之后,听到了一些传言,说她凭着年轻漂亮的美貌,同市委陈书记保持着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暧昧关系,提前拿到了提拔副县长的门贴(按惯例中心镇书记都会提拔副县长)。
孙书记原单位的干部传得更加玄乎,说陈书记来镇里检查指导工作,看孙镇长(那时还是镇长)的眼光都不一样,不坐会议室偏偏要坐孙镇长的办公室,检查指导工作非要孙镇长走在他的身边,如果没有人跟着就差手拉手了。
此时,孙书记从赵书记步步紧逼的要求中,认定赵书记一定也听到一些传言,而且同他们一样也认为关系不正常。孙书记感到有必要把情况说明一下。于是,孙书记抬起头说,赵书记,我把相当情况向你汇报一下:
